新世纪科学革命和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51健康网新世纪科学革命和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健康教育新闻新世纪科学革命和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21世纪的医学变革:西医创新与中医振兴 信息科学、信息医学与人类健康

新世纪科学革命和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 

(发表于2012年海峡两岸文化和科技交流大会论文集)
 

 新世纪的科学革命

1. 物理学第三次革命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学的重要发现和进展,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引擎。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完成了人类科学史上物理学的第一次革命。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玻尔、薛定谔、海森堡、费米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的量子力学,共同构成了物理学的第二次革命。近现代的应用科学和技术,其基本原理与机制都在量子物理学的框架中。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等。在经典物理学理论中,对一个体系的测量不会改变它的状态,它只有一种变化,并按运动方程演进。因此,运动方程对决定体系状态的力学量可以作出确定的预言。但量子力学的预言和经典物理学运动方程(质点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的预言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子力学中,体系的状态有两种变化,一种是体系的状态按运动方程演进,这是可逆的变化。另一种是测量改变体系状态的不可逆变化。因此,量子力学对决定状态的物理量不能给出确定的预言,只能给出物理量取值的几率。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物理学因果律在微观领域失效了。一般而言,量子力学并不对一次观测确定地预言一个单独的结果。它预言一组可能发生的不同结果,并告诉我们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实在是量子态。真实状态分解为隐态和显态,是由于测量所造成的。在这里只有显态才符合经典物理学实在的含义。微观体系的实在性还表现在它的不可分离性上。量子力学把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它不允许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离的、独立的部分组成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量子纠缠的实验表明,远距离感应事件存在着量子态的隐形传输。这与狭义相对论关于光速不可超越的观点相矛盾。有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提出在量子世界存在一种全局因果性或整体因果性。这一量子力学的世纪难题,只有在更微观的层面上才能够解决。

中国物理学家、发明家沈存正先生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超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等微子理论”。他将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原始物质(或原始能量)命名为“等微子”。西方科学界提出的“上帝粒子”,与“等微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在2002年发表的著作《三联数字与宇宙大统一》中,他从伏羲八卦暗藏的信息和《周易》出发,创立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三联数字法”。“三联数位”所构成的数学模型,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光速、引力子、玻色子、胶子的传递力速度的计算,他推导出普朗克力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的统一力,由等微子传递,并计算出等微子之质量和传递力的速度(超光速)。

爱因斯坦于1905年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E= mc2 这一质能公式。这是静态宇宙的物理量和质能关系。沈存正先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一个动态宇宙下的质能关系公式:  E=mc2=c2mf3tkmc2为静态宇宙中物体M的能量;动态宇宙中,在空间常数f3和时间常数t的条件下,在等微子传递的第一推动力K(普朗克常数倒数)的作用下,物体M的能量变成了c2mf3tk。两个常数的推算值:

f3,空间不规则常数:8.4036×10-129米;

t,时间虚实常数:2.52108×10-73/秒;

式中m为宇宙总质量,推算:2.0425×10148kg

K==1.5×1033/秒,是宇宙大爆炸时由等微子传递的第一推动力。将上述数值带入动态宇宙表达式,得到:mof4=5.698463481452×10-73米。这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空间尺度。在奇点mof4处,时间、空间、质量实际上为零。这一奇点所积聚的能量,却在酝酿着一次新的宇宙大爆炸。宇宙从大爆炸到最大尺度的时间,推算为4.53×1066年,随后开始收缩,再经过同样的时间尺度而收缩到爆炸前的奇点。

20133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的希格斯玻色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帝粒子”。 等微子才是我们期待的“宇宙之砖”。等微子也就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暗能量。等微子演化出了动态的宇宙。这一宇宙沉浸在等微子的海洋中。

沈存正先生于1997年在《世界科学技术》第4期中,发表了题为“等微子的发现及其应用”一文,文中命名单个(正负)等微子为:dn-dn。通过对等微子现象的观察分析,沈存正提出等微子有如下的物理特征:

(1) 等微子分正等微子和负等微子,即为dn-dn

(2) 等微子如果含有质量的话,那么,若中微子有质量,等微子的质量比中微子的质量还要轻。

(3) 凡是有能量运动的任何物体,都会有等微子辐射。

(4) 等微子的速度很快,可能是超光速的。

(5) 由于等微子可能以超光速运动,因而任何物体都无法屏蔽,任何物体都不会对其产生反射。

(6)  等微子在不论任何密度的物体中运动,会被减速,减速至接近光速c时,等微子由于减速效应衰变为电子和反电子。

(7)  在有强大的等微子流辐射场内,dn-dn在临界区.由于空气分子对其产生减速,会出现dn-dn的衰变湮灭而转化为一个准光子。因为它们可能有某种原因不同于电子e和反电子-e湮灭所转化的光子v,所以称为准光子v以表示区别。这种dn-dn的衰变湮灭,可能就是大地震前的地光现象。

(8) 等微子可能形成多种等微子团,以对应于地球人类生命体的经络系统和其他动植物生命体,这是地球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人体等微子辐射的变化,几乎与宇宙空间完全同步。宇宙空间量上升,人体量也上升,宇宙空间量下降,人体量也下降,始终保持同步水平。因此.地震之前有许多动物出现异常反应,可能是地震能量源辐射的等微子与其他同步所造成的一种生理生态失衡现象。

(9)      等微子的微观物理特征。以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还有待于物理学的发展,找到方法深入等微子微观世界加以探测。等微子可能以其特殊的物理特性,作为信息载体传递生命和非生命物体以及宇宙演化的全息信息。
沈存正先生的实验结果(利用等微子感应器产生电流),证实了等微子的存在及其粒子性质。他还计算出等微子的速度是普朗克常数的倒数:1.5x1033/秒。根据实验结果,沈存正先生对等微子的粒子性作了上述权威性论述。正是等微子,为量子力学的前沿课题--量子纠缠找到了答案。

除了理论上的建树,他还运用这一理论,成功地将等微子收集起来,并转化成可以储存的电能。沈存正先生的理论和发明,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完成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新能源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宇宙新能源--暗能量,将拯救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沈存正先生和他的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 人类学和生命科学革命

宇宙天文学和考古学的进展,发现了地球上曾经有过多次人类文明。现今的人类文明,仅仅是发生在一万二千年前、肆地球四千年的大洪水以后重新发展起来的文明。在此以前,地球上有过多次辉煌的人类文明。

星际人类学提出,地球人类是太阳系人类发展演化的一个阶段。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这一理论突破了长期以来神创论和进化论之间的对立。地外文明的介入和地球生物的进化,是地球人类起源的更合理解释。长期对立的神创论和进化论,携手孕育出他们的硕果---人类起源的自然主义理论。

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让人类大开眼界:太阳系人类文明、地球的人类文明,决非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

量子生物学的进展,极大地开拓了生命科学的视野:人类生命体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三位一体。从物质、能量、信息三方面研究、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不仅为人类健康与医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而且突破了认识生命本质的科学与学术禁区。人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在物质层面上表现为“以神经系统为主导的生物化学调控机制”;在能量层面上表现为“以人体能量场为背景的能量波标靶同谱共振机制”;在信息层面上表现为“以意识调控为核心的信息调控机制”。三方面的综合,为建立“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奠定了基础。

对潜意识及其量子生物学背景的研究,正在打开生命科学禁区的大门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量信息结构和特殊的精神活动,与俗称的人体“灵魂”有系?古中医学所传承的“藏像学,及其所论及的魂、魄、心、志、意藏于五个脏器,“灵魂学”有无联系?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会对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引领着地球人类的新纪元---走向宇宙。 

3. 医学变革

A.西医创新

世界范围内,人类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改变。半个世纪以来,慢性疾病正在酿成全球性的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10月报告,目前全球每年有6000万人死亡,其中近65% 以上死于慢性疾病。早在199611月,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目前医疗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和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到了可供性边缘’。慢性疾病对世界经济正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它正在和即将给中国与全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会远远超过人们现在的估计。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开辟了健康医疗领域的新战场。在分子、细胞水平上,不同慢性疾病得以产生的机理被生物医学研究渐次揭示。各种天然化合物逆转慢性疾病的机制,被生命科学探险勇士们逐一发现。西医的临床实践缓慢地挣脱着‘治标不治本’的桎梏。长期以来,‘西医无理论’的尴尬处境,被充满活力的自然医学理论逐步改变。大量的西医医师,从常规西医走向西医学的前沿领域---泛自然医学,包括抗衰老医学、自然疗法医学、功能医学、能量医学、心理生理医学等流派(简称自然医学)。各种自然医学术语,通过媒体不断冲击、震撼着我们的感官和思维。葡萄籽提取物、深海鱼油、辅酶Q10、水飞蓟种子提取物、橄榄叶提取物、奇迹酶等天然化合物能够抗氧化、杀抑病原物、控制慢性炎症、逆转慢性疾病,此类话题在民间不胫而走。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医学创新,则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战胜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希望。面对着愈演愈烈的慢性疾病所带来的健康危机,自然医学运用五大康复系统逆转多种慢性疾病。在西医的发源地—欧美诸国,自然医学的理论以其科学性和前沿性,自然康复临床实践以其有效性,打破了一个个‘需要终生服药’的神话。对应于自然医学的五大流派,自然医学建立起五大康复系统,包括:营养调节、激素调节、能量调节、运动调节和精神—神经系统调节。就像西医和中医有一套用药系统一样,自然医学也建立了逆转各种慢性疾病的独特的功能性营养素系统。坚冰正在融化,航道即将廓清。自然医学的方舟备足了马力,开始了她的破冰之旅。自然医学的促进下,全球性医疗模式的改变,正在为逆转各种慢性疾病作出贡献,也推动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B. 中医振兴

在东方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另有一条走出健康危机之路:中华古中医学。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古中医学经典著作,向后代子孙们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祖先创立的经络-能量医学。经络-能量医学揭示、记载、描述的是人体内部的经络能量和藏能量的本质与能量代谢的规律性。这一规律性包括经络-的结构和其中运行的能量之性质、人体内部能量结构与宇宙天体和日月星辰之间的能量关系、经络能量和藏能量的类型及相互关系、经络能量和藏能量与人类解剖形体之间的关系,等等。经络和经络能量问题,就已经让西方医学界困惑不已。藏和藏能量,对于现代西方科学与医学更是一个难解之谜。

古中医学的理论包括运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卫气营血学说等。人体内的经络-系统,是独立于人类解剖形体的一个能量系统。这个能量系统负阴抱阳,上接五运、下通六气,外置营卫、内含五行。这个能量系统接受宇宙能量,也吸收转化饮食营养中的能量,并以特定的方式储存能量。这个能量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经络系统和藏系统。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与这个能量系统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的生命体。人体内的经络-系统,包藏了古中医学的全部秘密,不啻是茫茫宇宙中的一朵奇葩。

中医学自古代起就包含着二重性:能量医学特征和化学医学特征。《黄帝内经》中大量的篇幅讲的是针灸及其理论基础,仅记载了十几个中药方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更早期的医学著作如《九针》、《针经》等,均与针灸、经络相关。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也是以针灸为主,方剂为辅。托名炎帝的《神农本草》传承了先人用草药治病的道统。至东汉时代,医圣张仲景成代表中国古代医学最高成就的经典巨著《伤寒杂病论》,体现了用方剂治病为主的古中医学的普及发展趋势。但是,古代即便重用方剂治病,其原理仍然是‘疾病分经和药物归经’。虽然有‘疾病分经和药物归经’的原理原则,方剂治病依然包含了能量治病和化学治病两方面的结合。每一种草药都含有上万种天然化合物成分。以君臣佐使配伍的方剂,如果能量配伍正确、化学配伍也正确,可以谓之上药;如果能量配伍正确、化学配伍不正确但无害,可以谓之中药;如果能量配伍不正确、化学配伍正确,可以谓之下药。如果能量和化学配伍都不正确,可以谓之毒药。中医方剂里的草药治病二重性已经为现代中医学偏离古中医学的核心--能量医学埋藏了伏笔。

现代中医学界有一部分人以‘中医科学化’为己任,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技手段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治疗疾病的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融合在世界分子医学的信息宝库中,成为自然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以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治病的现代中药学,治疗的对象是人类的形体---细胞、组织、器官等,其归属必然是化学医学。虽然以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治病由来已久,但在深受西方合成化学药品影响的近现代,‘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浪潮,已将现代中医学推到了偏离古中医学的极致高峰。中医药方剂治病的‘疾病分经和药物归经’原理与临床实践,不可能用现代的化学治病来替代。以调节经络-能量来治病,是古中医学的核心与精华。中医‘现代化化’的结果,必然是废医存药,使中医走向灭亡。

中医治病的总原则是:调节经络气机升降,实现人体内部的阴平阳秘(阴阳平衡)。如果人体经络的电压小于1000毫伏、左右两侧电压压差大于70毫伏,生物电流运行则不畅,表现为气机升降受阻。因此,恢复和提升人体自愈能力之关键,在于维系经络能量运行畅通。不管是针灸和方剂,还是使用人体经络升压导平仪器,其目的都是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畅通。为了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之畅通,针灸之法是局部驱散某些穴位处的密集电子群。人体经络升压导平仪之法是在经络整体水平上提高经络电压、平衡左右电压压差,驱散经络上沿线穴位处的密集电子群。

方剂之法是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还是草药中的能量起作用。二者之中,谁在起着主导作用?现代西方量子医学的兴起,为我们理解、探讨古中医学的能量医学实质,开辟了新路。量子医学发现:

1) 人体任何一个组织和器官都发放一定频谱的电磁波

2) 外源的食物、仪器、药物发放的电磁波频谱,如果与人体某个组织、器官的电磁波频谱一致,就通过电磁波标靶共振机制,修复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

中国甘肃天水沈存正教授发现:

1) 健康人体的每条经络之电压值在10001620毫伏。经络能量(以电压为功能电位)低于1000毫伏,相关脏器的电压和功能就出现问题。成年人左右两边的经络电压大于70毫伏,就出现不对称偏差。

2) 人体经络上运行的是生物电流。等微子通过经络上分布的穴位进入人体并形成电子,是经络电流的主要来源。

根据现代量子医学和甘肃天水沈存正教授的发现,我们作出如下推论:

1) 人体经络释放一定的电磁波频谱。

2) 外源的食物、草药发放的电磁波频谱,如果与人体经络发放的电磁波频谱一致,就能够通过电磁波标靶共振机制,修复人体经络的功能---驱散经络上的障碍(多个穴位处的密集电子群),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之畅通。

3) 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配的是草药中的能量---电磁波频谱。与之产生共振的对象包括人体组织和经络。

4) 中医的食疗食补原理,应用的也是食物中的能量---电磁波频谱。中国饮食文化常用“菜肴”二字,意指食物中含有生物能量,亦即电磁波频谱。

5) 中药方剂治病,起主导作用的是草药中的能量。

对经络实质的现代理解,有助于深化认识古中医学的能量特征:

1) 对经络实质的理解源于中医的气血理论。人体内血管中运行的血液带有微电流,由此产生了血管外的微电磁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道,均有类似的微电磁场伴随,且沿管状分布。各种微电磁场效应的综合便形成了经络;大者为经脉,小者为络脉。穴位则是经脉与络脉的交接点。因此,伴随血管等微电流通道的管状微电磁场就是人体经络的本质。

2) 经络一旦形成,就具有其相对独立性。经络是在量子水平上的能量载体(电磁场),又是能量(生物电流)本身。经络的功能电位是电压(毫伏)。经络中运行的生物电流就是中医的“气”。 气由血生,但气并不在血管中运行。气调节血的生成,但血并不在气运行的通道(经络)上运行。与血管中的微电流相比,经络中的生物电流被放大了。血和气二者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现代解剖术无法找到管状微电磁场的经络,道医的内证高手在气功状态下却能够辨认出经络通道,而且经络运行的通道与血管常有重叠。这就是中医古籍中始终将气血作为同时存在的一个实体来记述的原因。

3) 作为能量载体的经络,发放特定频谱的电磁波是其本质特性之一。由于形成十二条经络的微电磁场效应的差异,人体十二条经络发放的特定电磁波频谱,也因此而有异。 


能量医学是古中医学的本质特性。充分认识、理解和运用中医学的这一本质特征,才能做到科学养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健康服务。西医创新、中医
振兴,是二十一世纪医学创新的互补的两方面。面对慢性疾病带来的健康危机和医疗危机,唯有创新医学,才能够走出危机。 

4.哲学革命

欧洲的哲学大师和思想巨匠们,如莱布尼茨、康得、费尔巴哈、黑格尔等对中国近代哲学的走向曾经有过重要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领袖级思想家们,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哲学界、思想界和社会变革起过关键性的作用。毛泽东,这位前无古人的超级政治人物、中国近代史上的哲学巨星,将中国古代的哲学传承和欧洲哲学的精华糅合在一起。毛泽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影响了近现代几十年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潮、管理体制、经济体系和文化走向。

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哲学缓慢地挣脱了柏拉图时代为哲学编织的象牙宝塔。莱布尼茨从古老的中国《易经》中获得灵感,创建了“零,一”二进制数字学,为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灵感的核心,正是哲学方法论中的“二分法”。黑格尔的《逻辑学》等著作,构建了宏大的德意志思想体系。他用神本主义向机械唯物论挑战。毋宁说黑格尔当时在向德意志帝国王朝表示效忠,毋宁说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鼻祖,倒不如说他无意向人类警示:唯有“三分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未来。黑格尔的智慧,不在于他对“二分法”的精辟论述,而在于他打开了“三分法”的大门。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从“二分法”进入“三分法”的大门。遗憾的是,他仅仅认识到“三分法”,但没有发现“二分法”与“三分法”的连接点,也没有真正建立“三分法”的内容体系。他打开了“三分法”的大门,却没有进入“三分法”的宫殿。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兼具哲学家和革命家二身份的他们,将哲学的“二分法”发挥到了极致。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毛泽东的《矛盾论》等著作,用“二分法”的辩证思维分析、阐述、揭示人类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战争等领域的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毛泽东,他们一脉相承的辩证法是“二分法”。中国传统文化《易经》、《道德经》中包含的辩证法既有“二分法”,也有“三分法”。遗憾的是,自莱布尼茨以来,中外的哲学大家们,鲜有人领悟到“三分法”的重要性。

伏羲画八卦,文王将八卦演绎成为十四卦。纯阴纯阳为二,其余一切变化皆由二生。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断言:“易有真数,三而矣”。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阴阳不生三,则阴阳。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万物生于寅。寅者三也。

哲学领域的变革见之于本体论和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方面革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果。方法论/认识论方面的变革,主要受到社会科学创新的影响。

人的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因此,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思维、精神是人脑的产物,是第二性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命题和公理,曾经是神圣而不可怀疑的。唯物和唯心,曾经泾渭分明。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量子物理学、量子化学和量子生物学的发现和发展,使得非黑即白的哲学界限变得模糊了。光的波粒二重性被发现、量子力学的量子运动测不准原理被证实、人类意识的量子本质被确立,这一切引发了关于哲学本体论的革命性辩论。在量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里,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是物质的一种运动方式。物质与反物质,物质与暗物质,物质与能量,实体与虚空,在量子物理学的天地里,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不管是与神创论息息相关的客观唯心主义,还是“我思故我在”式的主观唯心主义,在现代量子物理学和量子生物学的殿堂里,都重新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栖息地。

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领域,也发生着与本体论领域一样的变革。在被哲学家们长久遗忘的角落里,“三分法” 拂去了身上千年的尘土,展示出他的睿智和辉煌。大千世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肯定即是否定,否定即是肯定。一切皆变,一切皆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二分法在人类社会变革实践之检验下,表现出其局限性。对立统一双方互换位置,只是形态内的博弈。其冲突、碰撞必须衍生出“三”来,才能够进入“新形态”。例如,父权制和母权制之间在互换位置的博弈中,只有产生“一夫一妻制”的“三”,才是发展。

事物发展的“全程”由一系列完整而相对独立的“阶段”构成。每一个阶段既是上一个阶段发展的果,也是下一个阶段得以出现的因。每一个完整的阶段都由承上性矛盾和启下性矛盾组成。承上性矛盾和启下性矛盾之间的博弈,决定了该阶段整体性质的规定性。承上性矛盾双方在对抗、演变过程中,衍生出启下性矛盾。启下性矛盾内部双方的对立和同一,决定了该阶段的前景。这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道。三是一,一又分成二,二再次生三。在下一个新阶段中,又会有承上性矛盾和启下性矛盾之间的博弈。每个阶段都经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环节构成不封闭的圆圈。前一个不封闭圆圈的终点,又是下一个不封闭圆圈的起点。

“二分法”的尽头就是“三分法”。宇宙演化史、科学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思想史,毫无例外地演绎着“三分法”的辩证过程。历史是过程,是由无数个不封闭的圆圈(“阶段”)首尾相继而成的螺旋形上升曲线。历史是扬弃,是扬弃中的更新,是肯定中的否定、否定中的肯定、否定中的否定。历史是批判,是发展的批判、批判的发展。唯有批判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

一个民族若没有传承和创新,缺少哲学的高瞻远瞩,是不会有前途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易经》、《道德经》等著作中留给后世的哲学宝藏,将帮助我们在险境中求生、竞争中求胜、逆势中反败为胜。包含“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哲学辩证法,将指导中华民族用大智慧走出困境、创建未来。
 

二 科学养生,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

1. 中医养生的实质

当下的中国,“养生”的呼声沸沸扬扬,“科学养生”的口号不绝于耳。但是,什么是中医养生的实质?如果只是将中医养生理解成“化学养生”,如果仅仅满足于足疗、指压、按摩、火罐等养生技能,如果众多的养生手段不能恢复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揭开古中医学的神秘面纱、还其经络-能量医学的真面目, “中医养生”就会像曾经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过的“鸡血疗法”、“绿豆治百病”等闹剧一样昙花一现,成为历史的笑柄。

中国甘肃天水的沈存正教授发明的‘人体经络能量诊断治疗仪’,能够确诊患者体内12道经络的生物电电压。健康人体的每条经络之电压值在10001620毫伏。同时左右两边的经络电压压差不应超过70毫伏。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存在着一定量的电压。经络电压对脏器的电压起着维护作用。每道经络的绝对电压量和左右经络电压压差值,反映了人体内部能量代谢状况。沈存正教授发明的另一台仪器‘人体经络升压导平仪’,能够将人体经络的电压调节和恢复至正常值,同时实现左右经络电压平衡。经络电压是支撑和调节器官电压的保证。经络能量的左右平衡、经络电压与器官电压的平衡,能量代谢与营养、激素等代谢之间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障。沈存正教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经络能量严重缺失或失衡的患者,如果不调节恢复其体内经络电压,多数会因器官电压(能量)不足而导致器官衰竭死亡。这一发现和发明是古中医学经络能量学的现代应用。用经络能量(电压)诊断与治疗疾病,是中医学的一大进展。

只要抓住中医养生的本质,运用有效手段恢复和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就能够逆转慢性疾病,就能够振兴中医。而这一切,需要中医学回归到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华古中医学,也就是回归以经络-能量医学为主体的原生态中医学。恢复和提升人体自愈能力之关键,在于维系经络能量运行畅通。不管是针灸或方剂,还是人体经络升压导平,其目的都是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畅通。这就是中医养生的实质。 

2. 量子生物学和能量医学

人类生活的地球,处在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中。宇宙的基础能量是2.7-2.9 K (K 是引力常数,表征黑洞视界的物质逃逸速度)。人类生命体的基础能量是一个恒定常数,约为310 k。地球的基础能量为300 K左右。人类在宇宙中能够生存,端赖于地球300 k的基础能量场。这是人类生命体获得能量的第一个途径。人类生命体获得能量的第二个途径,是通过食物、空气、水。经过人体内部的生物化学过程,食物中的低熵转化为人体内的高熵。但是,人类生命体还有第三个获取能量的途径:从宇宙空间中获取能量。这第三个途径,其实就是中医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也是中国道医的修炼途径。

人类生命体获得能量的第一个途径---地球300 k的基础能量场,决定着人类生命体获得能量的第二个途径。因为,没有地球的基础能量场,就没有地球的生物圈;没有生物圈,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水和空气。同时,地球的磁极和磁场又决定着人体的生物电磁场。因此,我们可以视第一个途径是第二个途径的必要条件。人体第三个获取能量的途径,则是第二个途径的充分条件。人体十二条经脉都具有1000-1600毫伏的电压。这种电压构建、形成了人体组织、器官的电压。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电压,是其功能正常的前提。没有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转化,便没有可能。

人体的生命过程是一个能量获取和能量耗散的过程。从食物中无序的低能量,转化为人体内部的有序的高能量;又从有序的高能量自然耗散。这一过程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过程。生命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就是维系生命体310k基础能量的过程。死亡意味着熵寂。人体能量获取和能量耗散的过程,构成了人体能量代谢的自平衡机制。

人体是大量细胞的集合体。构成细胞最基本单元的是原子。原子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一刻不停地高速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一物质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构成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不断发射、释放电磁波。人体热能变化的自然耗散过程,与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释放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也是密不可分的。

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所释放的电磁波具有特定的频谱。特定的电磁波频谱代表着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生命状态。当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和轨道发生变化时,原子对外发出的电磁波就会发出变化。人体在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不同状态下,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是不同的。量子医学认为:人体生病的最终极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和轨道发生变化,继而引起原子的变化,再引起生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引起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变化。这些生理生化变化是以生物电磁波频谱的变化为能量特征的。作为一个整体,人体所有组织、器官的电磁波发射、释放之综合效应,便形成人体的生物电磁场。

现代能量医学研究的惊人发现是:人体体外的仪器、体表的敷料、浸泡人体(部分或全部)的液体或摄取的食物、药物中,如果存在可以与人体内的某个组织、器官发放的电磁波频谱相同的电磁波,便会出现同谱共振效应。就像收音机、电视机通过调谐能够收到某个波段、频道的节目内容一样,通过同谱共振效应,人体内部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能够因此而得到调整。

人类从食物中获取的,不仅是构成人体所需要的构成性营养成分,也不仅是食物营养成分所包含、经生物化学过程释放、提供的能量(ATP),而且还得到了食物所携带的、能够与人体某些组织、器官产生同谱共振效应的能量(特定电磁波频谱)。地球上许多民族都有根深蒂固、经久不衰的食疗、食补传统,其原因之一应该归于食疗、食补所包含的电磁波频谱能量对健康的有效性。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各种食物,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作用:食物携带的电磁波能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电磁波能够产生同谱共振效应。人体自主性地利用这一同谱共振效应的能力,构成了人体电磁波能量自修复机制。欧美能量医学界在电磁波同谱共振效应的原理指导下,已经研究、开发了许多食疗配方。这些食疗配方对于逆转多种慢性疾病的效果,整体上远远超过了以往的经验化学配方。

现代西方能量医学食疗配方中不同食物成分的组合,是通过仪器检测鉴定各别成分的电磁波频谱,继而组合几种不同的食物而成。确定食疗配方中需要含有哪些电磁波频谱,则是根据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电磁波频谱。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电磁波频谱,已经是欧美能量医学研究的公开成果。当然,配制出精准的能量食疗配方,需要反复调制、探索和研究,也需要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建立个体化方案。 

3.古中医学---东方的能量医学

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汇集、提升方剂治病之大成。他在二千年前开出的方剂,至今仍被奉为圭臬。已故中医奇才李阳波先生生前破译医圣张仲景的方剂密码,创建了“时相医学--四图方剂学”。他指出:中医是一种时相医学,中医开方子是开“时间”。李阳波先生的弟子们称李阳波是二千年来唯一读懂《伤寒杂病论》的后世中医。这一评价并非过分。他的英年早逝是中医界的重大损失。

《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是中医的核心理论。自古以来众多的中医大家穷尽毕生精力研究运气学说。李阳波是其中的一位。但他的特点是鲜明的实践性和创新精神。他研究《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发现张仲景开方剂的根据,基于“五运六气学说”的原理---阴阳术数构系。他对《伤寒论》中112个方剂作出药与病的图像表达,建立了命图、时图、病图和药图的“时相医学--四图方剂学”。《黄帝内经》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岐伯将奇门、六壬、太乙风角、九宫诸式合治为一,成运气学说。张仲景将运气学说融入六经辩证。阴阳术数中的,非现代数学之,而是像之数。像者,象征也。李阳波在建立“时相医学--四图方剂学”过程中,还深悟了“一个守恒量与一个相位因子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李阳波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画五个圆圈为图像,与气温、气热、气凉、气寒、气平相对应。五味中的酸、苦、辛、咸和甘,也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图像对应。草药的性能与酸、苦、辛、咸和甘五味对应。东西南北中又与肝、肺、心、肾、脾胃相对应。阴阳之数,仅三阴三阳。人体的五脏、草药的五味均有方位属性。五个方位则具有能量属性。六经辩证遵循药症对称原理。这就是李阳波建立“时相医学--四图方剂学”的基础。

李阳波引用《黄帝内经》的论述,作为他“时相医学--四图方剂学”的依据。《素问·天元记大论》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以上文字揭示人体与宇宙间的沟通,人体内部气血之运行,都是通过“神”来贯穿的。人体的“神”与宇宙之“神”发生联系,才有生命之机。

对《黄帝内经》运气理论和对《伤寒论》的钻研与理解,李阳波可谓呕心沥血、大彻大悟。可是,他的创新虽然破译了《伤寒论》的方剂密码。但他依然留下了未解之谜。什么是《黄帝内经》所述之“神”?人体的“神”与宇宙之“神”发生联系是何含义?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李阳波的学术思想。

日月星辰、宇宙天体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人类无法躲避和摆脱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五运六气。五运包括:“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和二十八宿星系团的五条能量传递通道。前者是小五,后者是大五。地球生物圈内空气、水分、温度在多种天体环境和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人体产生影响。其特征性表述,谓之六气,包括“寒、暑、燥、火、风、湿”。这些影响集中表现在对三阴三阳经络的作用上。这种来自外界的影响,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五运六气学说运用了“天干”和“地支”的纪年表述方法。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六十年一个周期。在外界能量环境的影响、控制下,人类的生命体从外界获得能量。能量载体是经络和藏,能量吸收、运输、分布的规律是子午流注;能量的流变规律是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由于五大行星运行周期和相对位置的变化等因素,五运和六气对人体经络的作用也不是恒定的。特别是如果五运六气不正常(太过和不及),就会影响经络-能量状态的变化,并影响相关脏器功能。与前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之图像相呼应,李阳波还构建了“五行脏腑气立神机统一图”,解释外部环境(五运六气)通过人体经络影响人体脏腑的途径。“气立”指人体与外界关系的规律,“神机”是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内部之“神”与外部之“神”的关系。 “气立”与“神机”相辅相成。在外界能量作用下,经络能量的变化影响着相关脏器的功能。这一个图揭示了古中医的“病机学说”。

五运六气用干支纪年法表述。由司天、客气、中运、主气、在泉五个要素构成运气时相框架。每年的五要素之变化和特征,不仅为预防疾病提供了参考,而且成为绘制李阳波 “时图”的依据。

人类胎儿在母腹中先天带有两种烙印:一是父母提供的遗传结构背景,二是从母亲怀孕到出生期间所承受的五运六气在胎儿身上留下的经络-能量特征。《黄帝内经》的 <素问> 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作为人体经络-五藏能量系统的共性,十二条主要经脉上的能量分布状况表现为“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黄帝内经》的 <五音无味> 篇和<九针> 篇还将十二条经络分成三大类型:多血多气、多血少气和多气少血。这是人体拥有的六种类型、十二条经络的固有性质。多血多气、多血少气和多气少血表现了气与血二者之间依存关系,反映了形成经络(管状微电磁场)的微电流的来源(动脉、静脉、神经丛、淋巴管等)之差异。就像每个人类个体都存在着遗传结构的差异,人类每个个体同时也存在着经络-五藏能量特征差异。与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量特性,决定了该个体出生时的经络-能量特征。也就是说,人的生辰八字带有的时间、空间信息与人体健康有关。每个人类个体先天地容易罹患某种脏器疾病、而其它脏器不易感病。这就是李阳波给患者绘制的第一张图:命图。

第二张图是时图。当下患者所在的时间和空间,用天干、地支表述,通过司天、客气、中运、主气、在泉五个要素,可绘制时图。第三张图是病图。经络的三阳三阴,患者病在何处?以六经辩证,可得病图。有了前三张图,便知如何用药;第四张方剂图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了。

前面提及:什么是《黄帝内经》所述之“神”?人体的“神”与宇宙之“神”发生联系是何含义?李阳波运用“药症对称原理”和“一个守恒量与一个相位因子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理论,试图揭开“神”的面纱。他以极大的勇气指出:这是“天地人共振”、“神系共振”。他虽然没有真正揭开“神”的面纱,也就只差一步之遥了。

中医方剂治病的基本原理,和前述西方食疗中运用的“同谱共振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与现代能量食疗配方不同,中医方剂中不同草药组合的能量特征,可以根据干支纪年法、运气时相框架和四图方剂学来描述。而且,与方剂中含有的能量产生“同谱共振效应”的“靶子”,主要是人体的经络—藏能量系统。

中医的养生实质是什么?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畅通。

恢复和提升经络能量运行畅通的目的是什么?

恢复和提升人体自愈力。人体自愈力是什么?

天地人神系共振。

?????

笔者在本文的“人类学和生命科学革命”这一部分中提及“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并指出:人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在物质层面上表现为“以神经系统为主导的生物化学调控机制”;在能量层面上表现为“以人体能量场为背景的生物能量波标靶同谱共振机制”;在信息层面上表现为“以意识调控为核心的信息调控机制”。三方面的综合,为建立“人体自稳定调控系统的生物控制论”奠定基础。

从总体上讲,人体自愈力包括物质、能量、信息三个层面的自平衡机制和自修复机制。现代量子医学发现: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在发放特定频谱的电磁波。这样的特定电磁波频谱与自然界的“同类物质”同气相求、产生标靶同谱共振;从而实现“自修复过程”。这就是能量层面的“自愈力”。

能量层面“自愈力”的恢复和实现,需要二个条件,一是人体特定组织需要特定比例和一定量的矿物质。否则缺少产生电磁波的物质基础。二是人体组织、器官需要一定的电压。分子医学和量子医学的研究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古中医学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子午流注”的时序下,人体经络穴位吸收宇宙能量,保证经络电压。保证了经络电压,也就保证了人体组织、器官的电压。在一定的电压下,人体组织特定频谱的电磁波才得以发放。

古中医学是东方的能量医学,研究、面对的是宇宙能量和人体能量的“神系共振”。现代量子医学的核心理论是“以人体电磁场为背景的生物电磁波标靶同谱共振机制”。这一理论与古中医学的运气理论殊途同归。不,应该说运气理论所包含的能量医学内涵与外延高于现代量子医学的成果。

李阳波先生已经仙逝二十年了。他在世的最后十年,曾集中精力研究统一场问题。他希望通过统一场理论的建立,找到运气理论的现代科学诠释。同时也为中医走向世界铺垫一条道路。但是,他终究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间。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李阳波先生:中国甘肃天水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沈存正先生已经完成了他的宿愿。物理学第三次革命的旗手沈存正先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统一场理论指导下,揭开李阳波先生谓之“神系共振”理论的面纱,也指日可待了。

三 养生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中的易、道文化

现代中医学回归原生态的古中医学,是振兴中医的必要条件。中医的养生文化在民间得到高度认同和推广,是中国民众在危及民族生存的健康危机面前产生的自救行为。现代中医学的现状不仅背离了原生态的古中医学,而且在以化学医学为核心的西方医学面前步步后退。中医养生文化的健康发展,必然依赖于中医本身的拨乱反正。中医的拨乱反正,又依赖于回归传统文化中以《周易》和《道德经》为代表的易、道文化。

医易同源。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古中医学经典,是易、道文化在医学领域的延伸。医易之道是中华大文化的自然之道、生命之道、社会之道。中华医易之道并非单纯养生,而是治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养生文化的源头在于易、道文化。

易、道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宇宙观(宇宙起源、人类起源和生命起源)、哲学(二分法和三分法)、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社会伦理(立身、处世、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内容。《黄帝内经》固然是中医养生文化的根本欲得到《黄帝内经》的真谛,却非得深刻理解《周易》和《道德经》。

笔者提出“古中医学是东方能量医学”的观点,似为标新立异,其实是对李阳波“时相医学”的呼应。不明白中医的实质,养生文化和全民养生运动何去何从?当然,回归《黄帝内经》、追溯中华养生文化的源头“易、道文化”,已经超越了养生的初衷。

清初名医黄元御着有《周易悬象,道德悬解》一书,析“易”解“道”。黄氏可谓深得真传、领悟精髓。《周易》和《道德经》二书以天人相应为宗旨,阐述天人一气、共此阴阳。黄氏以“象”解“易”,尽得精义。《黄帝内经》以“象”推阴阳、建术数,藏“天地人共振”之“神系”于经络藏像之中。《道德经》至简至要:“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古中医学之精华,全在于此。

中国传统医学深沉博大,中华传统文化深邃广袤。在二十一世纪众多科学领域之革命蓄势待发的今天,每一个感受到这一切的人,都会产生沉重的使命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深藏在《周易》和《道德经》中的哲学“三分法”,又一次在我们灵魂深处躁动:健康在于人体自愈力的恢复。中华民族的振兴,在于民族精神自愈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略)

<新世纪科学革命和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编辑:成香莹 审核:张艳辉 


版权说明:自然医学巨献 <21世纪的医学变革:西医创新与中医振兴>所有论文版权归原作者:陈厚琦 韩启德 张健 肖长江 张艳辉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www.51jkgl.com  


返回